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张辽八百人击溃孙权十万人,是史实还是演义?吴军因何不堪一击?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他本是西汉武帝时马邑地方豪强聂翁壹(曾设“马邑之谋”欲诱歼匈奴军臣单于部,惜功亏一篑)的后人,因为逃避仇家,才改姓张。

    张辽早年曾为郡吏。张辽孔武有力,能骑善射,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招致麾下,后又相继追随何进、董卓、吕布。

    董卓被吕布袭杀后,张辽率部兵降附吕布,吕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吕布被曹操击溃绞杀,张辽被曹操赦免,并被用为中郎将,封爵关内侯。由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很快被擢升为裨将军。

    张辽参与了官渡之战,数战有功,后讨伐并攻灭袁绍子袁谭、袁尚,屡建战功,被曹操封为中坚将军。张辽能征善战,先后参与过平定“泰山贼”昌豨、“辽东贼”柳毅之役,很快积功被曹操封为荡寇将军。

    后张辽随曹操南伐荆州,率部平定了江夏(今湖北黄冈西北)附近的郡县,赤壁之战后北归屯驻临颍(今河南漯河临颍县)。旋即被封为都亭侯。后随曹操北征辽东柳城(辽宁兴城),大破匈奴,击斩匈奴单于蹋顿。

    后张辽率军剿灭淮南叛军,擒斩叛首陈兰、梅成,掳获无数。曹操论功行赏时,夸赞说:

    “能登天山,履峻险,打败陈兰、梅成,皆荡寇将军之功也”《三国志》。

    于是又增加了张辽的封邑,并赐予假节钺(持符节)的殊荣。

    后曹操统军东征孙权不果而归,就派张辽、乐进、李典等将领率七千余人马驻守合肥,抵御孙吴。曹操亲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临行前给合肥护军薛悌留下一封密信,封皮上写有一行字:“贼至乃发”。意思是敌军开至才能拆封。

    不久,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入淮南,很快开始围攻合肥,于是张辽就和众将一起拆阅密函,只见有一行字:

    “若孙权至者,张(辽)、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护军(薛悌)勿得与战《三国志》”。

    如果孙权大军开到的话,张辽、李典二将军引军出击,乐进将军守城,薛护军不要上阵(出战)。众将领都因敌众我寡而疑惧不安。张辽站出来说:

    “(曹)公远征在外,彼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浙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大意是:曹公率军远征在外,鞭长莫及,若等他发救兵前来,孙权大军必定已经攻破我方了。因此,曹公特地留下密令教我们在敌军还未形成合围之机前予以迎头痛击,挫败其锐气,以安定我军心,然后就可以固守待援了。成败在此一举,生死关键就在这一仗。诸位还疑虑什么呢?

    骁将李典的想法与张辽不谋而合,于是力挺张辽。取得共识后,张辽连夜招募敢死之士,有八百壮士愿随他冒死出击,遂杀牛煮肉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准备明日大战一场。

    次日天刚蒙蒙亮,张辽披坚执锐,策马风驰电掣率先冲入吴军阵营,击杀数十人,斩杀两员吴将,还大声自报家名:“俺张辽来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捣入吴军营垒,直扑孙权的帅旗下。史载: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孙权没想到有如此孤勇之人,敢单骑冲阵,且所向披靡直捣自己中军大营,顿时大惊失色,众将士亦不知所措,于是簇拥孙权登上山顶(或高高的坟堆?),用长戟自卫。张辽在下吆喝,挑逗孙权下来厮杀,孙权不敢妄动,见张辽带来的兵将不多,就聚集重兵将魏军突击队团团包围。

    张辽面无惧色,左右挥舞大戟,横挑竖刺,强行突围,硬是杀开条血路,撕开重围,带十几名勇士溃围而出,其余留在包围圈里的兵将们见状大呼道:

    “将军弃我乎”《三国志》!

    意思是将军丢下我等不管了吗?!张辽听到后拨转马头,再次奋力杀入重围,横冲直撞,击倒一大片吴军,救出其余兵将。吴军惊骇,人马皆溃散避开,无人敢于挺身阻抗。史载,张辽抖擞神威,往来冲杀,歼敌无数:

    “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围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张辽率数百敢死队员从天明鏖战至中午,杀得吴军闻风丧胆。张辽率得胜之师返回城中,整饬守军,加固城防,严阵以待,军心遂得安定,众将无不钦佩折服。

    孙权督军围攻合肥十多天,久攻不下,就怏怏撤军而还。张辽见敌军撤围而退,立刻率军出城追击,大破吴军,差一点活捉孙权。曹操知道后非常赞赏张辽,封他为征东将军。

    张辽率800勇士大破孙权10万吴军的事是真的,见诸于《三国志》、《汉晋春秋》、《魏略》等史籍所记。小说《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加以渲染,即“张辽威震逍遥津”的经典故事。

    在三国时期,东吴军队因地形所限,不善于陆战,但他的水军却力压魏、蜀,成为三国之最。

    东吴的水师若登陆作战,单个兵将的实力就大打折扣了。检索史料,你会发现事实也是如此,吴军在陆战中很少有骄人战绩:吕蒙夺荆州靠的是偷袭,陆逊夷陵猇亭之战靠的是纵火,吴军攻合肥十多年劳而无功等。但一到水上吴军就生龙活虎,无人能敌了:周瑜赤壁大破曹操既是明证。也难怪孙权多次攻淮南均铩羽而归,不是他没雄心,实在是没本钱——长江是东吴防御的天险,也是东吴向北发展的障碍,严重制约了东吴陆军作战能力与发展。

    曹魏悍将张辽镇守合肥十余年,几乎成了东吴诸将心中一道难以逾越、无法消除的魔咒,如果他们心有所想,那必定和后来惧怕岳飞的女真人一样,嘶喊出“撼山易,撼张辽难”的无奈之词。

    彼时曹魏有“五子良将”,弱小的西蜀有“五虎上将”,唯独孙吴缺乏能与之比肩的陆战骁将。其实东吴也有猛将,譬如横扫江南无敌手的小霸王孙策,可惜死的早;太史慈、甘宁、周泰、程普等人皆勇猛善战,但比蜀汉名将关、张、赵、马、黄还是没法比,比曹魏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也差了一截。所以张辽能凭800勇士击退孙权10万大军,就是欺负吴军不擅长打野战,要是水战,你借他十个胆他也不敢以少欺多,以弱凌强......

    【插图源于网络】

    单字解释: 张 辽 八 百 人 击 溃 孙 权 十 万 人 是 史 实 还 是 演 义 ? 吴 军 因 何 不 堪 一 击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