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孙权唆使部将潘璋擒杀关羽,却把首级送给曹操,这样做有何深意?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襄樊之战,关羽先胜后败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出兵大举进攻合肥,驻扎荆州以北的曹军主力奉命东调淮南,以阻抗孙权,蜀汉新晋前将军关羽便利用这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打响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关羽发动这场闪击战,目的是夺取北荆州战略要地襄阳、樊城。

    战争初期,关羽进展顺利,势如破竹,很快将樊城团团包围,加上老天帮忙,8月时暴雨一连下了十余天,汉水猛涨,盆溢出堤,曹操派来增援襄樊的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全部被洪水冲淹,是所谓“水淹七军”。关羽趁机率水军发起猛攻,于禁被迫投降,立义将军庞德夺船逃跑,被俘就义。

    于禁降,庞德亡,数万援军成了俘虏,驻守樊城的曹仁孤立无援,再加上大水围城,城墙被大水侵蚀、冲刷不断坍塌,城中守军惊恐异常。关羽挥军发起猛攻,曹仁督军拼命抵抗,眼看就要破城,正好这时驻守南阳宛城的曹将徐晃率援军赶到,旋即与曹仁里应外合,夹击关羽,关羽失利后只好撤军。

    随后发生的事让整个形势发生根本性逆转:由于曹操和孙权暗中勾结,对荆州觊觎已久的孙权派吕蒙率精兵“白衣渡江”,偷袭关羽身后。在曹操和孙权一南一北的夹击下,大举压上的关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终于败逃麦城,后弃麦城逃往章乡,企图取路回西川,不料被吴将潘璋的部下马忠设伏擒获,不屈被杀,刘备集团不仅失去了一位“威震天下”的骁将,还永远失去了战略重地荆州。

    一代战神,命丧“盟友”之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关羽被徐晃击退后,又被吕蒙截断后路,他“自知孤穷”,很清楚自己势单力孤穷途末路的窘况,加上吕蒙说降糜芳、傅士仁,轻取江陵、公安二郡后,统战工作又做得好,使羽军将士人心涣散,失去了斗志。关羽不敢去夺南郡,只好逃奔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因吴军追索甚急,又从麦城逃出,准备取路逃往蜀境。

    史载,关羽逃到麦城后,孙权曾派人去劝降。关羽一面虚与委蛇,假意应允,一面在城头竖起降旗和用稻草扎缚的假人,乘夜色悄悄开城遁去。此时关羽的处境,早已大势已去,他“既失地盘,又失将吏,更失军(民)心”。

    因吕蒙攻心术奏效,溃逃途中,将士纷纷弃关羽而去,士兵们开小差相率逃亡,最后“兵皆解散,尚十余骑”,麾下军队逃散殆尽,也有投降吴军的,只剩下十几个从骑(亲信)不离不弃。关羽率十余亲骑从麦城窜逃至章乡(当阳东北方)之时,吴将朱然、潘璋早就奉孙权之命“断其径路”——设伏兵截断了他的逃跑之路。

    史载,孙权料到关羽必会弃麦城而逃,就派大将朱然和潘璋率部开至临沮(今湖北安远),夹石安营扎寨,静待关羽自投罗网。219年12月,关羽、关平父子、都督赵累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后来被处死。

    到底是谁杀害了关羽?

    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到底是谁杀的?遇害地点在哪?都有不同说法。研究三国史的权威陈寿在其著述《三国志》中的说法有些含混,甚至有些相互矛盾。《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说:“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同样是《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马忠获羽及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章乡和临沮是不同的两个地方。至于是谁杀害关二爷的,按《三国志·关羽传》的说辞,应该是奉孙权将令“逆击羽”的吴军大将潘璋,当然,具体干这“脏活”的是潘璋部将马忠。

    然而,《蜀记》以及裴松之注释却说是孙权的决定。要取关羽性命的正是吴主孙权。当然,起初孙权只打算生擒关羽,还不打算要他的命,盘算着“活羽以敌曹、刘”。孙权打算招降关羽,利用他抗拒曹操、刘备。不过左右都不同意留关羽活命,纷纷劝诫孙权说:“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有人还拿曹操欲收降关羽而不成,后差点反受其害的往事来提醒孙权,说曹公就是因为没有及时除掉关羽这个养不熟的狼子,被关羽打得差点迁都以避其锋芒,孙权这才下令将关羽诛杀。

    孙权命潘璋在关羽逃回西川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拦截,还授意他“羽至即斩”,意思是只要抓获关羽,不问青红皂白立马就将他杀了。何况,关羽勇冠三军,早已闻名天下,是刘备势力之首将,杀不杀他,决不是潘璋、马忠之辈所能决定的,没有孙权的命令,潘、马岂敢“羽至即斩”。决意杀关羽的就是孙权!潘璋是具体执行者。

    潘璋部将马忠在章乡设伏生擒关羽后,便将其押送到临沮军营。大约就在这时,孙权的命令到了,潘璋便将关羽父子、都督赵累处死了。

    孙权下令处死关羽后,却将关羽首级送到许都,企图嫁祸于曹操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潘璋、马忠自作主张擅杀关羽,刘备也会把这笔账算在他们的主子孙权头上,蜀汉复仇的刀剑也会对准孙权。这当然让孙权感到后怕。孙权担心两面受敌,于是绞尽脑汁想应对之策,终于想出一个嫁祸于人的办法,或损招。《三国志》说,关羽被杀害后,孙权将其枭首,并把他的头颅用匣子盛了,命人送到许都“赠”给曹操。表面是给曹操一个交代,其实是把烫手的山芋扔给曹操,将刘备的怨怒引向曹操。

    孙权很明显是在制造一个假象,让天下之人认为是曹操撺掇他杀掉关羽的。孙权这种嫁祸于己的小伎俩,雄才大略、心细如发的曹操岂能看不破?他按诸侯的尊崇待遇厚葬了关羽(首级)。这等于昭告天下,关羽不是我要杀的。是孙权擅杀关羽,和本人无关,要杀他“白马之围”时早杀了,何必等到今日?!

    曹操为什么不将关羽头颅退给孙权?反而如此大费周章撇清自己?这样做有可能与孙权彻底翻脸,何况当时曹、孙确实暗通曲款,曹操许诺将荆州全部划给孙吴,两家确有联合夹攻关羽的盟约在。况且曹操是东汉朝廷的丞相,一举一动都代表汉廷,哪能将“地方(孙吴)”呈给“中央(汉廷)”的“战利品”退回去的道理呢?他权衡利弊,只能用诸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的策略来撇清自己。

    事后,刘备果然将关羽败死、荆州丢失的账全算在孙权的头上。无论如何,能征善战的关二爷死了,大巴山以东地区(含荆州)也全都成了孙吴禁脔。这对于刚刚立国、百废待兴的刘备集团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荆州丢了,也使诸葛亮制定的“两路北伐”战略大打折扣。争夺荆州之战后最大的赢家是孙权,最大的输家无疑是刘备了。

    【插图源自网络】

    单字解释: 孙 权 唆 使 部 将 潘 璋 擒 杀 关 羽 却 把 首 级 送 给 曹 操 这 样 做 有 何 深 意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