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宜昌古称夷陵,夷陵因何得名?后来改为宜昌,又有何意?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宜昌,是湖北地级市。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

    宜昌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地望之地。楚文化是指春秋时期南方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是指古代西南和中南地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那宜昌古称夷陵,夷陵因何得名?后来改为宜昌,又有何意?

    “夷陵”得名是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之名的寓意是:宜于国运昌盛。

    古时天下划分九州,据《宜昌府志》所记载,在夏商周时期,宜昌属古荆州。历史滚滚向前,到春秋时期,宜昌属楚国,同时开始建城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郡县制,当时宜昌置巫县,宜昌大部分地区归南郡。西汉时期,属于荆州南郡,东汉末年改为宜都郡。

    司马炎称帝建晋后,改置夷陵县。

    时间进入明朝初年,置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在夷陵。清朝顺治时期,夷陵州属荆州府,改夷陵为彝陵。

    雍正时期,将彝陵升为宜昌府,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五县以及归州、鹤峰两州。

    宜昌是人杰地灵之地,是文化名人屈原、出使和亲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都内就有屈原祠和昭君村。

    屈原祠是为纪念屈原所建,始建于公元820年,其是以屈原文化为主,展现出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昭君村原叫宝坪村,因出了王昭君,而改为昭君村,村里昭君纪念馆收藏了出土于昭君村的很多汉唐文物,还收藏了很多古籍,上面记载着文人墨客对王昭君的赞扬。

    单字解释: 宜 昌 古 称 夷 陵 夷 陵 因 何 得 名 ? 后 来 改 为 宜 昌 又 有 何 意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