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作为卫青和霍去病的接班人,同样都是外戚,李广利为啥那么弱?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如同汉大赋的宏大与绚丽一般,大一统的西汉,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人才辈出,少年英雄不可枚举。

    洛阳神童,虽然怀才不遇,但才调无伦、扬名万世,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文学才华都惊艳绝伦的贾谊。

    壮志雄心、开疆拓土、首开丝绸之路,奠定中华疆域版图和儒家独尊地位的汉武帝—刘彻。

    博学多识的学者董仲舒,才华惊人的文学家马相如">司马相如,为中原和西域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苏武和张骞。

    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开中国史学界“实录”精神先河的司马迁。

    天生将星,千里奔袭取敌人首级,论打仗无人能敌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和战绩斐然的卫青。

    可以说,西汉,尤其是西汉初期,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他们的光辉,跨越千年,至今仍然熠熠闪光。

    而在这些人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广利">李广利,则显得逊色许多。李广利">李广利为何能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的实力有那么差吗?

    本文将带你深入揭秘这个问题,点个关注,一起来看下吧。

    说起李广利">李广利,其实有很多朋友估计听都没听过,但提起《北方有佳人》这首诗歌,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首诗歌描写的就是李广利">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传闻她倾国倾城、姿色绝美。

    李夫人原是长公主府的一名歌姬,因为当时在宫里当乐师的哥哥李延年的一首《北方有佳人》,直接勾的汉武帝魂牵梦绕。

    在长公主的引荐下,李夫人便进宫了。当时曾经被“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和已然年老色衰的卫子夫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容貌能用“倾国倾城”来形容的李夫人自然而然地填补了她们的空缺,盛宠一时,风光无两。

    在古代皇宫,皇帝的宠爱就是后宫女子的依托。而子嗣则是宫妃们的傍身之本。

    李夫人很快为汉武帝生下一个儿子,不仅自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实现了阶级跨越。她的兄长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可以说,直到此刻,李夫人基本已经完全复制了卫子夫的成功之路,光明的前途已经近在咫尺了。

    但可惜的是,李夫人有两点比不上卫子夫。

    其一是寿命,红颜薄命,李夫人在生育不久后便去世了。去世前因为自己容颜憔悴,不肯见汉武帝一面,只是请求他照拂自己的家人。

    其二便是她的长兄,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广利">李广利。

    李广利">李广利是被作为卫青和霍去病的接班人培养的。当时,卫青刚刚去世。朝堂之中竟没有能填补卫青空缺的名将。

    或许是因着对李夫人的爱,或许是为了制衡同样是外戚的卫家,汉武帝启用了李广利">李广利,封他为“贰师将军”,命他带兵攻打西域。

    但很显然,一代名将卫青和天纵奇才的霍去病,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复制的。

    同样被委以重任的李广利">李广利第一次攻打西域国家大宛就以失败告终。一辈子不知道什么叫败仗的汉武帝哪里受得了这委屈。

    汉武帝当即增加兵力支援李广利">李广利,让他继续打。这次,李广利">李广利勉强取得了胜利,虽然这次出战的损耗远大于收获。

    后来,也许是李夫人的魅力太大,也许是朝中实在无人可用。李广利">李广利竟然真的接过卫青和霍去病的担子,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但很可惜,奇迹没有再次延续,武帝时期的辉煌到此为止。李广利">李广利战败,投降于匈奴,被俘虏后不久就去世了。

    其实李广利">李广利不是将才,一开始就表现的很明显了。大宛只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军事实力远远不如汉朝。

    换成是卫青或者霍去病,不要说打大宛了,打实力更为强盛的匈奴,也犹如探囊取物。

    坚持重用李广利">李广利,成为后世诟病汉武帝晚年昏聩的一个重要原因。汉武帝重用李广利">李广利的原因,一般有两个说法。

    其一是因为李广利">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思念成疾,以皇后之礼将其安葬。

    他甚至将希望寄托在江湖术士身上,找来一个江湖术士为李夫人招魂,为李夫人做悼念词。爱屋及乌,汉武帝重用李广利">李广利也就不奇怪了。

    其二是因为汉武帝当时很忌惮逐渐强大起来的卫家,连带着也不喜性情过于温和的太子,在卫青去世后,便扶持没有背景的李家加以制衡。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汉武帝晚年的很多举动,包括巫蛊之祸,废太子,重用酷吏,确实将自己的一世英名消磨殆尽了。

    秦皇汉武,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个辉煌盛大的西汉已离我们远去。

    前半生戎马辉煌的汉武帝,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垂垂老矣之际下《罪己诏》,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为惨遭陷害的太子建“思子宫”的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像李广利">李广利这种人,确实将武帝时期的辉煌毁于一旦。好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帝是幸运的。

    前半生有良臣名将辅佐,后半生犯错后及时止损也为时未晚。文景之治的盛世虽然不再,但终归汉朝还是继续延续下去了。

    单字解释: 作 为 卫 青 和 霍 去 病 的 接 班 人 同 样 都 是 外 戚 李 广 利 为 啥 那 么 弱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