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韬光养晦,一人用之独揽朝廷大权,一人用之最终称帝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载,早已经总结出无数的策略与智慧。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一系列讲述谋略的书籍以及历史故事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面。这些策略可以用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有人用它成就千古霸业,有人用它赢得千秋美名,更有人用它称王称霸。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韬光养晦的策略,一人用之独揽朝廷大权,另一人用之最终称帝。

    韬光养晦,就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放低自己的姿态,将自己摆在一个毫不起眼的位置,静待时机,寻求最佳的出手机会,这是一种谋求发展的策略,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上上之策。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善于藏拙,是大智慧之人所采取的手段。表现得过于出色,锋芒毕露,就会引起很多人的觊觎,遭到非议与敌视,在众人的围攻之下,三人成虎,最终会产生祸患。

    司马懿用之夺取政权

    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最负盛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就善于韬光养晦。起初,曹操这位乱世之奸雄在位,司马懿摄于曹操之威,曹操也看出了司马懿的大智若愚,所以对他严防死守,本来想处死他以绝后患,但是曹操毕竟是爱才之人,所以不给他实权,防止他势大谋反。司马懿也是懂得能屈能伸之徒,在曹操与曹丕手中得以保全了性命。等到了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后,司马懿的功勋卓著,就得到了曹氏家族的嫉恨,并且大力排挤,司马懿也很识时务,知道自己此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从曹魏手中夺得政权,所以就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曹芳在位之时,司马懿任太尉一职,总领全国的兵马,曹氏家族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就给司马懿加官进爵,升为太傅。这次升迁似升实贬,从一个掌握实权的太尉变为一个毫无实权的太傅,这任谁也不爽,但是司马懿确实非常人能及的,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地离开朝堂,回家休养。至此朝廷的大军就交到了曹真之子大司马曹爽的手中,但是司马懿毕竟老谋深算,并且才能突出,曹氏子弟包括曹芳曹爽对之忌惮无比,时刻关注着司马懿的动向。

    恰在这时,曹芳的心腹李胜要出任荆州刺史,并且司马懿也病重,卧床不起。所以曹芳就心生一计,让李胜临走时探望一下司马懿的虚实,李胜领命,亲自去拜访司马懿。李胜到了司马府,见到了卧床不起的司马懿,并且向他辞行,告诉他自己要去荆州上任了,司马懿假装自己没听清,说李胜要去并州上任,此去恐怕没有再见之日了,同时悲伤流泪。李胜再重复一遍,司马懿还是假装没有听清,如此多次,李胜信以为真,就向曹芳复命,说司马懿已经不足为虑了。至此曹氏家族对司马懿失去了戒心,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曹爽懦弱无能,向司马懿投降,详见三国中没有骨气的六个人,吕布排第三,刘禅排第二,第一是绿帽王,司马懿从此独揽大权。

    李忱用之登上帝位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的第16位皇帝。他从小就表现得十分愚笨,所以经常遭到众兄弟的戏弄,但是他的父王唐宪宗对他很是喜爱,这样就引起了众位皇子的嫉恨。等到唐宪宗死后,唐穆宗李恒即位,但是这位唐穆宗在位仅仅四年之后就死去了。接着继位的都是唐穆宗的儿子唐敬宗,唐文宗以及唐宪宗,这三位算起来都是李忱的侄子,所以他们对李忱非常担忧,唯恐夺走他自己的政权。李忱也表现得沉默寡言,一天到晚从来不说一句话,对什么事情都毫不上心,做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他的子侄们都对他经常戏弄,强迫他做各种荒唐的事情,甚至还将他扔在厕所里,李忱对此毫不在意,并且还是表现得沉默寡言,久而久之,众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傻子,毫无主见,也没有什么心机。等到唐宪宗死后,朝廷之中一些专权的大臣们想要立一个傀儡皇帝,受自己的摆布。所以李忱就成为他们的首选,这样李忱继位,号唐宣宗。就在众人以为自己奸计得逞之时,这位皇帝的作风大变,开始整肃朝纲,选拔人才,为大唐的萎靡风气注入了一股新风。原来他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懂得韬光养晦,成功地骗过了父子四位皇帝。

    结语:韬光养晦的策略,使司马懿称病躲过一劫,也使唐宣宗李忱装傻登上帝位。这种策略非大智慧者不可轻用,一旦暴露,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同样的策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如果加以善用,就会取得意想不到效果!

    单字解释: 韬 光 养 晦 一 人 用 之 独 揽 朝 廷 大 权 一 人 用 之 最 终 称 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