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初军事家韩信,为刘邦立下汉马功劳,该怎样评价他?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初军事家韩信,为刘邦立下汉马功劳,该怎样评价他?

    韩信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淮阴人(今江苏人),当时秦政暴敛,为了抵抗秦朝的暴政,很多农民开始揭竿而起,比如说陈胜吴广等人从这个时候开始起义。

    一个朝代的政策逼得善良的农民起义,足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到底是多么黑暗,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开始投靠项梁,项梁在诛秦的过程中不幸被章邯打败,在项梁统领项家军的时候,韩信不能以重用,然而在项羽接手项家军后,韩信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侮辱。

    后来韩信一气之下投靠了汉王——刘邦,韩信一开始也没有得以重用,直到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识,这才让韩信登上大将军的座位,韩信当上大将军的时候,之前没有一点儿功绩,只是凭借自己写的几封战书就把刘邦给“糊弄”了,几年后,没想到此处的“糊弄”竟帮刘邦打下汉朝的天下。

    韩信的功劳比任何一个功臣都大,可是韩信为人处世上有些不懂得变通,那我们到底该怎样评价韩信这个人呢?

    第一、高地葬母,志向远大

    韩信跟刘邦一样,都是出身平民,与刘邦不同的是韩信没有亲人,天生性格比较放纵还不拘小节,这样性格的人不会被人推举当官,也没有什么经商的头脑,往往都是靠别人的救济过日子。自从母亲死了以后,韩信就给母亲找了一块高高的地埋葬,韩信此举动好像在和别人昭示着:韩信一定可以成功的讯息。

    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孩子想要为母亲厚葬,从这里可以看出韩信的志向远大。往往身边至亲的离世总能激励自己最亲最近的人,韩信就是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暗自明智。

    第二、忍辱负重,能受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个屠户,看着韩信不顺眼,有一天在集市上遇到韩信后就对他冷眼相对,屠户对韩信说:“要么你杀了我,要么你从我胯下钻过去。”像这样的奇耻大辱,一般人很难能接受,然而这对于韩信来说却黯然接受,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说他是怯儒之徒。

    在家乡受过屈辱,一定可以让韩信从别的地方爬起来,韩信终于在汉营的军中展现自己的智谋,为刘邦打下了天下,这样的功劳可以忍辱负重千秋载,光荣耀祖百年不晚。

    从韩信的胯下之辱也可以看出,韩信是历史上出名的大军事家、大将军,一位不拘小节、很有战绩的将军,也是一位名垂千古之人。

    第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对于韩信,我们从小就听说这样一句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也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将相之才,刘邦和韩信两人之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让汉军大胜楚军。

    当刘邦和韩信两人谈到将军带兵之事时,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将士,韩信对刘邦说:”大王顶多能带10万。”而谈到自己能带多少兵的时候,韩信说自己“多多益善”,从这句足可以看出韩信的自信与自负。

    在自己的君主面前,还要表现得比自己的君主更厉害,难怪韩信后来遭到灭门之灾。

    韩信作为汉初有名的军事家,在作战方面无人能及,从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很远大的志向,也让后人对韩信倾佩有加,可韩信对于为人处世等方面却略显薄弱,如果韩信能有萧何、张良那样的待人态度,想必定会成为一个宁垂千古的大将军。

    单字解释: 汉 初 军 事 家 韩 信 为 刘 邦 立 下 汉 马 功 劳 该 怎 样 评 价 他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