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山西老农手持1100万借条,找政府要债,为啥最后只给了9万?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日军占领区后方活动作战的八路军部队经常会面临缺粮少弹的窘境,为此有时候八路军指战员就不得不前往地方上一些士绅家中借粮,并写下凭据待抗战胜利后或手中有余粮以后再行偿还,也就有了很多遗留在全国各处博物馆中的借条、粮食凭证等等。

    家住山西的郭建英老人手中就有这样一份巨额的借条,当时郭建英老人家中急需用钱,万不得已就将这张借条拿了出来,前往当地政府要求偿还。这张借条上写的内容大概是:当时八路军某部一位王姓团长,因为部队没有粮食了便向当地的一位商人暂借了价值1100万法币的粮食和物资,待抗战胜利后可以向当地的政府要求偿还。

    当1986年郭建英老人带着这张几十年前的借条来到政府的时候,当地政府也是很快寻找来专家对这张借条进行鉴定,在专家的寻访和追问下,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原来郭建英老人是当时那位商人的孙子,当时一支八路军队伍因为缺少物资所以向当地商人郭某借用了很多,并留下了这张借条,在不久后商人病逝,被其子收藏并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郭建英老人的祖父去世以后,他们家的情况也是逐渐不如之前,在解放后基本就成了农民家庭,郭建英老人早年间还可以凭借种地来维持家庭收支,只是到此时因为家中急需用钱才将这张借条又拿了出来想换点钱生活。在专家经过走访鉴定确认后,当地政府也是按照历年来的物价和货币通货膨胀率进行了计算,最终折合人民币补偿给了郭建英老人将近九万元。

    虽然听起来1100万价值的物资偿还九万元有些难以置信,但是考虑到战争年代和我们今天的货币不同,以及这么多年来的购买力变化等许多方面考虑,给予9万元也算是十分合理的了。要知道在十几年前,九万元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不能总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待从前。

    单字解释: 山 西 老 农 手 持 万 借 条 找 政 府 要 债 为 啥 最 后 只 给 了 万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