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娇妻去世后,马一浮孤身60余年,岳父心疼:你将我三女儿带走

    2023.03.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民国时,有这样一位大儒,他在妻子死后竟然一生不婚,他就是马一浮。他和他的妻子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少年夫妻,情长缘短

    清光绪九年,马一浮出生于四川,他父亲是当地一名县令,母亲也是名门望族的千金,家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

    马一浮少年时文采斐然,他的老师教导了他三年就已教无可教,果然后来马一浮参加县试,名列榜首,一鸣惊人。

    当时马一浮的父亲与汤寿潜是好友,汤寿潜当时是政府官员,为官清廉,在当地很有人望。

    汤寿潜听说好友有个这么有才华的儿子,很是欣赏,就为马一浮和自己的女儿汤仪定下了婚事。

    当时马一浮十七岁,汤仪十六岁,两人成婚后,感情很好,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两年后,马一浮的父亲因病去世,但这对年轻的夫妻却不小心犯下了大错,在给父亲守孝期间,汤仪怀孕了!

    两人非常害怕,在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在别人发现之前堕胎。于是,马一浮给妻子服下了土方堕胎药。

    大家都知道土方子不能随便喝,但当时医疗水平较低,再加上夫妻二人年纪轻,对于此事也不甚了解。

    他的妻子汤仪喝下土方药中了毒,不久便一尸两命,去世时才十九岁。

    马一浮看到妻子死去,后悔不已,悲痛欲绝。他深感对不起年纪轻轻去世的妻子,立志终身不娶。

    温柔和顺,公子无缘

    从那以后,马一浮醉心文学,他前往美国,负责世博会的中国展馆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了《法国革命党史》《政治罪恶刊》等著作,还将《资本论》带回中国。

    后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语言,撰写《欧洲文学四史》,第二年又前往日本学习日语,在此期间结识了鲁迅、秋瑾,赞同辛亥革命思想,后来他定居杭州研究书法。

    他的岳父汤寿潜看到他有这么大的成就,很为他高兴,但看他一直为了自己的女儿一直独身至今,心中又很不忍。

    他请马一浮到家中,想将自己的温柔和顺的三女儿许配给他,马一浮很感念岳父的心意,但他并没有答应。

    他说,自己已经年老,何必让还青春年少的汤三小姐浪费青春跟着他呢,自己已经将一生的情谊都给了亡妻,不会再娶,汤寿潜看他如此坚定,便不再劝说他了。

    但不久,汤三小姐身患重病,马一浮听说后,给岳父写信,说自己想娶汤三小姐,自己可以照顾她。

    但汤三小姐不愿意拖累他,便拒绝了,马一浮心中觉得汤三小姐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心中为她的病情担心,便潜心研究医术,想治愈汤三小姐。

    可惜天不假年,汤三小姐还是去世了,马一浮心中伤感,为汤三小姐作了《遣悲怀》,还从此留长须,以此纪念汤三小姐。

    寄情事业,成就非凡

    从此,马一浮一心研究,在哲学上,他融会程朱理学和陆王两派的思想,在儒家文化上,在潜心研究宋明理学,提出了“穷理致知”的理学思想,在学术上,他提出了“义理明相论”的新义理学说。

    在教育上,他也有所成就,在抗战时期,国难激起马一浮的爱国之情,他打破自己从不外出讲书的守则,在南下避难的途中,开设国学讲座。

    在书法上,他自成一家,擅草书、隶书,丰子恺称他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

    品德高尚,风骨傲岸

    当时在军阀孙传芳占领浙江时,孙传芳停刊《杭州报》,干涉市民抵制日货,不得人心。

    孙传芳专程拜访马一浮,马一浮知道来访的人是孙传芳,立刻表示不见,家人看孙传芳很有权势,便问马一浮,能否假称他不在。

    马一浮便说,直接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孙传芳悻悻而回,未能得见。

    抗战期间,南下避难途中,当时马一浮在四川学院担任主讲,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借马一浮的声望收买人心,就同意给书院拨款,但迟迟未到账。

    马一浮为了书院经费,前往重庆,蒋介石知道此事后,为了取得礼贤下士的美名就召见马一浮,请教治国之道。

    马一浮直言蒋介石欺骗人民,虚伪专制,蒋介石哑口无言,之后,国民政府仍然不给经费,马一浮就靠卖字刻书维持书院。

    德高望重,一诺千金

    新中国建国后,周恩来想邀请马一浮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就托马一浮的好友马叙伦发电报。

    但电报写得过于简单,马一浮误以为是好友马叙伦的私人聚会,就推辞了,周恩来本打算亲自前往杭州邀请,但公务繁忙,未能成行。

    后来,周恩来陪同苏联元首访问杭州时,仍然还记得马一浮,便上门拜访,之后周恩来陪同柬埔寨元首访问杭州,也请马一浮陪同。

    当地政府也对马一浮很是关心,当时杭州只有三处暖气,一到冬天,他就被政府安置到有暖气的地方居住。

    马一浮对政府也非常感激,将自己收藏的三百多件书法珍藏捐赠给国家。

    马一浮前往北京开会,毛泽东知道后,特意坐在马一浮身边,和他亲切交谈,他们相谈甚欢,十分投契。

    马一浮还书写了一副诗联赠给毛泽东,1964年,当时马一浮已经是花甲之年,毛泽东请他坐在自己和周恩来之间,以示尊重。

    马一浮非常感动,不顾自己当时已近失明,仍然亲笔书写两副对联赠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

    不管他取得了多少成就,获得了什么地位,马一浮直到1967年去世时,这60年间都一直遵守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终身未再娶妻。

    单字解释: 娇 妻 去 世 后 马 一 浮 孤 身 余 年 岳 父 心 疼 你 将 我 三 女 儿 带 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