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备得知张飞遇害,轻声说了4个字,诸葛亮顿时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2024.03.1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刘备得知张飞遇害,轻声说了4个字,诸葛亮顿时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公元221年,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之际,突然传来一个噩耗,张飞遇害了。

    诸葛亮闻讯,深感痛惜,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刘备在闻听张飞死讯的时候,轻声说了四个字。这四个字让诸葛亮恍若从梦中惊醒,看穿了刘备真实面目,也让他自己惊出一身冷汗。

    在诸葛亮心中,刘备就是天选之子,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原因很简单,士为知己者死,刘备就是他诸葛亮的知己啊。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没有他诸葛亮的功成名就。没有诸葛亮,刘备的宏伟蓝图也许无法实现,但至少他也在汉末群雄中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果没有了刘备,诸葛亮也许还在南阳的卧龙岗默默无闻地种地呢。

    当然,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诸葛亮也不是没有机会出山,而是他认为刘备是个好领导,值得自己去付出。

    首先,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代表大汉正统。

    其次,刘备忠于大汉,有匡扶汉室的理想,也具备战略眼光。

    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不像袁绍那样只把下属当摆设。最重要的一点,刘备宽容仁厚,待人诚实,不像曹操那样阴险狡诈,两面三刀,当面说好话,背后下狠手,让人捉摸不定,防不胜防。

    可是,得知张飞去世的消息后,刘备说了四个字,让诸葛亮瞬间就不寒而栗。诸葛亮听了此言,暗暗叫苦,怀疑自己之前是看错了人。

    那么,刘备当时到底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而诸葛亮为何会后悔恐惧?

    首先,我们要说说张飞和刘备的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确实出身高贵,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的生息繁衍,刘胜后人成千上万。即使真的是刘胜直系后代,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荣耀的身份。西汉灭亡,东汉建立,新的贵族陆续诞生,老贵族哪还会那么荣光?

    再加上刘备的父亲早逝,刘家失去了顶梁柱,这个名贵家族很快没落。作为没落贵族,刘备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从事贩卖织席贩履的小本买卖。

    在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小贩地位更低。由此可见,刘备混得很惨,连自己的祖先刘邦当年都不如。老刘好歹还算是亭长,属于体制内人员,刘备的小商小贩地位,连农民都不如。

    如果没有黄巾军起义,刘备这辈子也只能当个生意人,平平淡淡过一生。黄巾起义的爆发,让刘备看到了希望。当时的汉朝政府军没有战斗力,朝廷鼓励私人武装参与镇压。

    刘备得知消息后热血沸腾,开始用卖席子的钱购买武器,在当地招兵买马,组建了百十人的队伍。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跟好汉关羽和张飞相遇,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传奇。三人桃园结义,组成利益共同体。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这二人加盟,刘备的军队也只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刘备智商情商双高,关羽、张飞憨厚忠义,胸无城府,他很快赢得了二人的敬佩,开始创业之路。

    在三国群雄中,起初刘备的势力微不足道,只是跟着公孙瓒混,创业之路非常艰难。但是关、张尤其是张飞并不嫌弃刘备,毫无怨言地追随。

    实际上凭着二人的绝世战功,无论是跟着袁绍还是曹操,肯定会受到重用,地位大为提高。而跟着刘备,也只能寄人篱下,看别人脸色。

    换了别人,早跳槽了。可是关羽和张飞,根本就没有动过那心思。原因很简单,二人太重义气,女人从一而终,男人也该不事二主。

    最终,关羽结局悲壮,中了东吴后起之秀吕蒙之计,兵败麦城,被对方杀害。

    相比之下,张飞的死有点窝囊。作为勇冠三军的战将,他并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在深夜被自己的部下所害。

    张飞作战勇敢,赤胆忠心,是三国名将。但是他不是完美的,也有性格缺陷,那就是脾气暴躁,不讲工作方式,对下属不做思想工作,简单粗暴过于野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军阀作风。

    关羽被害后,刘备怒火中烧,要讨伐东吴,给贤弟报仇雪恨。

    公元221年7月,刘备调集10多万蜀汉军队,打算跟东吴军队决一胜负。为了激励士气,刘备下令三军出征的时候全部戴孝,即穿着孝服。这样的话,不但可以振奋军心,还能对东吴军队产生震慑作用。

    你想,漫山遍野都是穿着白衣服的军队,东吴士兵能不感到恐怖?孝服肯定是临时加工的,谁也不会在家储备孝服,这玩意不吉利。

    问题来了,十多万军队,十多万套孝服,一时半会自然加工不出来。负责缝制孝服的张飞可不管这么多,向部下范强和张达下了一道死命令,让他们五日之内将孝服加工出来。

    范张二位知道张飞的脾气,只好硬着头皮下令手下夜以继日工作,好按时完成任务。可是时间过了3天,距离限定时间只有2天,孝服只加工了5万套,还有一半任务未完成,范张二位一看傻眼了。

    张达说:“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到时候肯定完不成任务。”

    “那我们前向将军汇报,看能不能增加点人手。”

    “将军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可不敢去说,还是你去吧,你也姓张,关系近一层。”范强说。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张达说。

    “张将军,跟您汇报个事。”这天晚饭后,张达小心翼翼去见张飞,在门口说道。

    “你先说说,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张飞问。

    “报告将军,只完成了不到5万套,您看……”话只说了一半,张飞就火了,拿起鞭子就抽了下来。

    “兴兵给我兄长报仇这等大事,你竟然偷懒,看我不打死你!”

    旁边的士兵不敢劝说,不一会张达就被打得皮开肉绽。打了好一会,张飞没有了力气才住手,然后余怒未消指着张达说:“赶快回去赶制,再偷懒,拧下你们的狗头!”

    范强见张达不但没有办成事,还满身伤痕地回来,当即明白了一切,他对张达说:“看来只能是我们先动手了,否则的话,到时候我们谁都活不了。”

    张达一听也是,就动了杀心。后面发生的事大家能猜得出来,范张二人残忍地将熟睡中的张杀害,然后逃往东吴。

    还没有给好兄弟关羽报仇呢,好兄弟张飞又被害了,刘备得知消息后肯定是万分难过,诸葛亮赶紧交代大家保密,由他做出铺垫之后,婉转地讲出这一不幸消息。以免刘备突然得知消息,身体承受不了,再出大事。

    诸葛亮小心翼翼,给刘备写了一封信,首先讲生死是自然规律,然后讲张飞性格暴躁,迟早会吃亏。最后,诸葛亮才说出张飞死讯。

    谁知道,得知张飞去世的消息后,刘备并没有捶胸顿足,也没有哭得死去活来,而是十分平静,好像这事跟他无关似的。

    他只是轻轻地说了四个字:“咦,飞死诶。”

    张飞跟关羽一样,可是他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亲兄弟,手足断了不能续,关羽死了你刘老大暴跳如雷,如今张飞死了,却怎么无动于衷?

    刘备的这番表现,其实是因为他也知道张飞兄弟的性格缺陷,之前也曾多次劝说,但是对方答应得好好地,但根本不去改正。

    刘备当时的心里话是:你张飞如此任性,不把大哥的话放在心上,如今在关键时刻你被杀害了,能怪谁呢?

    诸葛亮听了之后,唯一能体会到的,便是遍体的凉意,感到十分的寒心,张飞的性格是有缺陷,不能改正错误,但是大家都是为你打工的,张将军为你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在怎么着,你也不能如此冷血啊。

    诸葛亮认为,刘备事业成功之后,性格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那么注重兄弟情谊。自己只是个军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起来,跟刘备的交情都不能跟关张与刘备的交情可比,看来自己以后做事,更要加倍小心。

    或许诸葛亮的看法也失之偏颇,总的来说,刘备还是注重兄弟感情的,不然也不会留下桃园三结义的佳话。

    参考史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单字解释: 刘 备 得 知 张 飞 遇 害 轻 声 说 了 个 字 诸 葛 亮 顿 时 看 清 了 他 的 真 面 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