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1934年,山西私盐贩子救下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发动6次全省寻人

2022.09.0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一片欣欣向荣,此前的所有压迫从此一扫而空,百姓们全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这一年,山西省卢氏县副食品公司的一个售货员,却突然找到公司的领导,声称在1934年曾帮助过红军。

此人名叫陈廷贤,之所以向领导提起这件事儿,是希望能够申请入党。但公司领导接到陈廷贤的入党申请书以后,却不相信陈廷贤所说的是真的,陈廷贤的身边人也都不相信,他们认为陈廷贤是在编故事、吹牛,目的就是为了入党。

其实,战争年代曾经有很多人都帮助过红军,公司领导之所以不相信陈廷贤所言,是因为他既不记得帮助过的红军番号,也不记得红军的军长叫什么。而且,陈廷贤说红军军长当年留给他一个盖了印的纸条,能证明他帮助过红军,但让他拿出来时他又说毁掉了。

从陈廷贤的表现来看,他口中所说的一切似乎可信度不高,但真实的情况是,陈廷贤当年确实帮助过红军。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位昔日的红军军长还在山西全省的范围内寻找过他六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红25军的长征之路

1934年,红25军开始了长征。长征之路公认的困难有两点,一个是围追堵截的追兵和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出现在上空的敌机,另一个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爬雪山、过草地,只要稍微不注意就会永远留在那里,即便穿过千难万险,还要面对食物紧缺而带来的饥饿危机。

但事实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迷路问题。无论是茫茫雪山,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地,置身其中时都很难分辨方向,所以每支红军队伍长征时都必须要有当地的向导才行,红25军也不例外。

红25军开始长征以后,时任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的张星江主动选择留在红25军当向导,并提出红25军避免走狭窄的桐柏山,而选择通过伏牛山区进入陕西的路线。红25军军长程子华对此表示赞同,遂率领红25军快速前进,打算摆脱敌军的追击。

但国民党军的速度也很快,红25军行至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时,与堵截红军的庞炳勋部遭遇,双方发生激战。由于敌军兵力占优、武器装备占优,又有援军赶来,程子华不敢恋战,迅速率军突围。

红25军突围后,率领红25军进抵卢氏县。卢氏县是一个军事要地,当地有两个重要关隘,一个是朱阳关,一个是五里川,两个关隘横亘在红25军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有敌军占领关隘,红25军想要通过此地将千难万难。

因此,程子华盼望着敌军的行动速度没有这么快。但程子华的这个盼望落了空,因为敌军已经先红军一步占据了五里川关隘,等红25军抵达五里川时,守敌已经在此地站稳脚跟,并修建了大量的工事严阵以待。

五里川的守敌是国民党第19军60师的一部,半个月前接到蒋介石的亲令,急行军从开封至陇海沿线,提前抢占了五里川等重要隘口。五里川守敌的装备精良,又占据地利,红25军强攻肯定占不到便宜。

尽管绕路而行会让红25军的长征之路更加漫长,也更加危险,但总要好过3000多红军全都牺牲在五里川。只不过程子华没有时间考虑这些,因为他这边刚接到敌军已经占据五里川的情报不久,又接到国民党“追剿队”第二支队追击而来的消息。

绝境

这支国民党“追剿队”第二支队兵力数万,想要凭借红25军的3000余兵力突破也是不可能。那么,向红军的侧翼突围行不行呢?还是不行,一边是军阀别庭芳部,一边是黄河天险,红25军陷入了一面天险、三面重围的绝境!

蒋介石得知红25军的处境以后,顿时高兴起来,直呼“红25军这次插翅难飞!”红25军陷入绝境之时,全军将士却并未丧失斗志,纷纷嚷着要与国民党军拼命。即便是部队里的重伤员们,也纷纷下了担架,以血书的形式向程子华请愿:“请让我们全体伤员留下断后!”

军医院的女护士们,也下定了宁死不受辱的决心,她们当面向部队领导表示,一旦战斗陷入必败的绝境之时,她们会携手跳下悬崖,宁死也不当俘虏。从重伤员和女护士们的态度就能够看出,红25军将士们当时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但程子华却认为还不到死战的时候。

危急关头,程子华选择相信群众,派出战士向周边百姓寻求帮助。但当地的百姓并不了解红军,加上当地军阀对红军的抹黑,导致百姓们不信任红军,纷纷躲入了民兵团把守的寨子里。

关键时刻,一支外出的手枪队遇到了陈廷贤,红军说明情况以后,陈廷贤没有拒绝,表示自己可以给红军当向导,帮助红军突围。

绝处逢生

陈廷贤是山西晋城县人,之所以对卢氏县周边地形了解,是因为他长期外出谋生。陈廷贤的谋生手段主要是从运城下井挖盐,再将挖到的盐运到卢氏县一带贩卖,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私盐贩子。

当私盐贩子确实能赚到一些钱,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国民党军阀们的盘剥很厉害。例如,陈廷贤在运城下井挖出来盐以后,想要返回卢氏县,一路上要通过很多关卡和隘口,而这些交通要道都被军阀把持,想要顺利通过就要打点关卡的士兵。

如果不愿意给,那么就会被以贩卖私盐的理由给抓起来,陈廷贤也就只能硬着头皮给钱。但这一路打点下来,几乎将贩卖私盐的利润全部给了出去,即便卖光了盐也赚不到钱,成了亏本买卖。

贩盐时间久了,陈廷贤逐渐得到一些前辈的指点,摸索出通往各地的小路,可以绕过这些敌人设下的关卡,以此来保证利润。这些小路往往山高路险,但优点是隐蔽,成为当地许多私盐贩子的贩盐之路。

陈廷贤成为红25军的向导之后,驾轻就熟的带领三千红军避过敌军的各处关卡,成功绕过朱阳关、五里川,直奔洛南。红25军在陈廷贤帮助下,顺利逃离敌军布下的天罗地网,成功突围后进入山西地界。

陈廷贤虽然是私盐贩子,但程子华却丝毫没有轻视,而是将他视为红25军3000将士的恩人。红25军脱险以后,陈廷贤与红25军也要告别了,临别时程子华亲自为他送行,还给给他一张盖了印的字条,证明他曾经帮助过红军,并告诉陈廷贤,“从现在这一刻起,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

陈廷贤起初将字条留在身上,但随着红25军不翼而飞,逃出敌军的重围之后,卢氏县一带的敌军四处抓人,吓得陈廷贤将字条藏在了土房的一个小洞里。陈廷贤不识字,不清楚字条上写了什么,但他也清楚,这张字条应该能够证明他帮助过红军,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陈廷贤一直对自己帮助过红军的事情只字不提,字条也始终不带在身上。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了遭受敌人的迫害,但也导致字条在日军侵华后被炸毁。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卢氏县副食品公司当售货员的陈廷贤才敢说明自己的事迹,却没有可以证明的证据。

其实,程子华南征北战多年,却始终没忘记这位救过红25军的陈廷贤。尤其是程子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以后,曾经先后发动六次大规模找人行动,却始终没能找到他,这也让程子华倍感遗憾。

原来,陈廷贤当年告诉程子华名字的时候,发音不够准确,导致程子华一直以为他叫陈廷献,所以六次全省寻人都没能找到他。而陈廷贤也一直没能证明自己所说的话属实,直到红25军军事编撰时才被确认身份。

据陈廷贤的亲人回忆,陈廷贤老人重病卧床时,经常念叨着:“朱阳关、五里川”、“纸条和大印”。显然,老人对自己无法证明帮助过红军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临终前还嘱咐老伴儿和女儿,要将他葬在党校旁边,面向当年带着红军走过的路!

后来,陈廷贤的事迹被刻在墓碑上,成为当地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而陈廷贤的家人也得到了适当的照顾,没有工作的小女儿也得到了工作。

单字解释: 年 山 西 私 盐 贩 子 救 下 红 军 建 国 后 军 长 发 动 次 全 省 寻 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