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曹操杀杨修后,问他的父亲杨彪为何消瘦,杨彪说了句话成千古名句

    2024.03.0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争夺天下江山。当时,曹操凭借其过人的谋略和用人之道,逐渐崛起,成为这乱世中的枭雄。他先帮助汉献帝迁都许昌,得到拥立的机会,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北方。在其麾下聚集了许多人才,其中有一位名叫杨修的年轻人尤为出众。

    他不仅才思敏捷,而且极得曹操的赏识和宠信。然而好景不长,一场令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成就了这位聪明而骄傲的杨修以及他父亲杨彪的千古佳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鹿中原

    当时的中原局势,曹操占据大部分北方地区,刘备则坐拥巴蜀之地,双方鼎足而立。曹操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决定讨伐西南的蜀汉政权。公元219年冬,曹操积蓄多时,终于率大军深入蜀地,欲攻下襄阳,一举歼灭刘备势力。

    这一举动牵动关中大地,曹操此战志在必得。当曹军抵达汉中的时候,天气已然转凉,刺骨的北风从高山峡谷呼啸而过,将曹军的军旗吹得猎猎作响。曹操即刻下令在汉水两岸驻扎大营,展开对襄阳城的围攻。曹操此时鼎盛一时,手握重兵,志在吞并蜀汉,向统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寒风如刀,冻得人脸生疼。曹军士兵们虽然禁受不住严寒的侵袭,但还是听令在城下挖掘战壕、运送军粮,做好久攻准备。毕竟此次攻蜀大军蓄谋已久,每一个士兵都机巧懂得自己手中握有改变乱世局面的力量。

    杨修随曹操在汉中视察时,不禁拢了拢身上的单衣,还好帐篷里有盆炭火在烧,让他稍稍恢复了些温暖。曹军虽然备受寒冬侵袭,但每一个人都心中有数,这场战役不战而胜,就能向统一目标更进一步。

    “主公,按这样的天气看,我们可以利用寒冷耗损蜀军士气,不日必定能攻下襄阳。”杨修谄媚地赔笑,极力讨好曹操。他明白,自己能得偿宠爱,全仰仗曹操对他的赏识。此时此刻,他必须继续奉承,巴结曹操。

    “你这小子,天气我们能料定,人心就未必了。”曹操喝了口热茶,沉吟片刻,“不过有你这样的谋士相助,我倒是多了几分胜算。”

    杨修得意地拱了拱手:“主公过奖,臣定不负所托。”他暗自思忖,只要自己能帮助主公击败蜀军,加强曹操的权势,自己的前程就无可限量。

    曹操露出满意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杨修更是喜上眉梢,他深知自己这会儿就是曹操心中的红人。只要能一步步爬上去,他就能名利双收,实现他的野心。

    然而围攻一个多月过去,襄阳城仍坚守不下。刘备深谙用兵之道,屯兵城中不出战,任凭曹军在严寒中困守战壕。曹军冻疮初现,士气大减,曹操也渐感烦躁。这一进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让一直占有上风的曹军都难以置信。他们都以为此役必胜无疑,却不想蜀军竟能支持这么长时间。

    一日,曹操在帐中用膳,厨师特意烹制了一盘鸡汤给他补充体力。曹操喝了几口,皱眉道:“又是鸡肋,真是鸡肋啊!”鸡肋这个比喻道出了曹操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场战役对他来说纯属鸡肋,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又难以轻易撤退,进退两难。

    杨修侧立在一旁,听曹操这话,心中立时悟出其中的深意:主公定是觉得无法攻下襄阳了,这场战役对他来说纯属鸡肋,不上不下。想到这里,杨修摸了摸胡须,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决定擅自传播曹操有意退兵的谣言,加速军心溃败,逼迫曹操就范。

    那日曹操离开帐篷不久,杨修立即悄悄到自己帐中,对几个亲信说:“主公他老人家看这次战役已无胜算,只想赶紧撤军回许都了。你们速速收拾行装,待会儿随我离开。”

    他的这番话立刻在曹营里传开,军心霎时动摇。当晚,曹操巡察军营时,赫然发现军士们都在收拾东西,似乎随时准备撤退。这一刻,曹操才明白过来,原来杨修已经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散布谣言,企图他的军权。

    “谁命令你们收拾行李的!”曹操勃然大怒。他最看不得别人在他面前越俎代庖、妄自处理军务。

    小校尉跪下回禀:“回主公,是...是杨军师传您要班师的命令。”

    原来这是杨修趁主公外出时散布的谣言!曹操这下子明白了,当即令人斩杀了杨修泄愤。他必须严惩此类盲目妄动的行为,以儆效尤。再一打听,杨修的亲生父亲杨彪也在军中。曹操大怒之下,将杨彪贬为一介小校尉,差他端茶送水。

    经此一役,曹操只得悻悻带兵回许都。他一直认为,此败全因杨修动摇军心,致使士气低落。当初杨修若不自作主张散布谣言,说不定襄阳早已攻下。而自己一时大意,居然被一个小校尉欺瞒,这也让他很是难堪。

    一年后,曹操与杨彪重逢。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瘦弱的老者,曹操确是未曾见过。他虽然还怀着对杨修的愤怒,却也担心杨彪刚硬不化。于是他装出关切的口吻问道:“彪兄何故消瘦如此?”希望能化解两人间的隔阂。杨彪毕恭毕敬地回答:“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舔犊之爱。”这句话直抵曹操的心坎,让他感同身受杨彪作为父亲的自责和付出。

    曹操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杨彪也深知自己儿子杨修才高骄人,不应该擅自揣测主公的心思。作为父亲,他本应及早规劝,不该放任杨修目无法纪、狂妄自大。若不是自己的溺爱之罪,杨修哪会毁在骄横之下呢?这番话让曹操看到了杨彪内心的痛苦,也让他宽容地理解了杨彪的难处。

    杨彪这番话,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他作为父亲的自责和不舍,曹操听后也没有为难他,就此打住了这个话题。曹操明白杨修之死已使杨彪痛不欲生,自己再穷追不舍也无济于事,不如宽恕彼此,化干戈为玉帛。

    结语

    人言曹操暴戾,其实不然。曹操只是重视军法军纪,需要手下守信用命,绝不容许有人蛮干。杨修才高一世,却不知约束,擅自妄动军心,因此落得个悲惨下场。杨彪则对骄子深爱有加,哪怕至死不渝。此事让人不禁感叹,神童若无父友时,往往难免飞蛾扑火;慈父若不敢锉磨儿郎,终使his手足堕入险境。世事艰难,人情隔阂,唯有宽容忍让,方能化解。

    这样看来,曹杨二人都有其可取之处。曹操重视法纪,杨彪有父慈;只因彼此不能沟通,才使小人物在乱世中成就了这出人心隔阂的悲剧。后人读此事,亦应反躬自问,以宽容待人,方能获得幸福。

    单字解释: 曹 操 杀 杨 修 后 问 他 的 父 亲 杨 彪 为 何 消 瘦 杨 彪 说 了 句 话 成 千 古 名 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