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8年,罗荣桓对毛主席心怀愧意,写了份报告,毛主席早原谅了他

    2022.07.2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老覃在昨天写了《辽沈战役,毛主席不知林彪身在何处,发电急问:你指挥所前移否?》一文,讲的是:1948年10月2日,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指挥总部从双城迁往锦州前线途中,收到了华北敌军向葫芦岛增兵的情报,对攻打锦州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于当晚22时亲自拟好了一份“AAAA”级电报,向中央军委提出要放弃攻打锦州、返回攻打长春的想法。

    林彪的这一份电报是以“林罗刘”的名义发出的。

    他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人,发之前,自然是要交给罗荣桓、刘亚楼过目的。

    刘亚楼在东北基本是唯林彪之命是从,不可能有什么异议。

    罗荣桓是我军重量级的人物,老覃顺带提一句,我军的称号“解放军”最先就出自于他。

    他早年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是毛主席麾下最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毛主席在党内经历过许多沉浮起落,罗荣桓始终紧跟毛主席,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因此被毛主席亲切地称为“一生共事的人”。

    老覃在前段时间写的《1946年,毛主席下令坚守长春,病卧在床的罗荣桓听了,坐不住了》一文中提到,抗战时期,山东地区吃紧,毛主席亲自点名让罗荣桓率115师主力开赴山东。罗荣桓有经天纬地之才,很快打开了山东局面,控制了山东境内所有的战略点线,并把山东的我军正规军壮大到了27万人,使之成为了我党在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罗荣桓身体不好,在1943年3月患上了肾癌,病情严重,但毛主席认为他的能力无人可代,一直鼓励和恳求他“勉为其难地坚持”。

    抗战结束,原本是说好是让林彪到山东接替下罗荣桓,好让罗荣桓回延安治病的。

    但国共双方都在抢占东北,最终,林彪和罗荣桓共同走上了东北战场。

    不过,话又说回来,罗荣桓虽然能力超群,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林彪是个世间罕见的军事天才,所以,和林彪在一起,凡是军事上的事,他都尊重林彪。

    如此一来,林彪在1948年10月2日晚上22时所拟的“AAAA”级电报,毫无阻碍地发回给中央军委了。

    还必须说明的是,攻打锦州是中央军委自1948年2月以来就一直强调的事,电报发出后,林彪并未因为自己产生了“放弃攻打锦州、返回攻打长春”的想法而在原地等待中央的指示,更未指挥列车掉头向北,而是让列车继续向锦州方向进发。

    万籁俱寂,只有列车的车轮行驶在铁轨上发出的“哐当哐当”声响,响彻深宵。

    罗荣桓一夜未睡。

    他觉得,南线的攻势已经全面铺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士气正旺,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如果临时改变了计划,势必造成混乱。

    他想来想去,始终觉得必须以虎口拔牙的气势攻取下锦州。

    不知不觉地,时间来到了10月3 日清晨,列车也已经到达了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

    罗荣桓决定劝说林彪放弃“回攻长春”的想法,应当坚持打锦州。

    他深谙林彪的执拗脾气,担心劝不听,先去刘亚楼睡觉的车厢叫醒刘亚楼,向他说了自己的意见,拉着他一同去见林彪。

    林彪其实也是一夜未睡。

    他的脑子里还在为要不要继续坚持打锦州作激烈的斗争。

    听罗荣桓说明了来意,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一拍大腿,说:“原计划不变,继续执行打锦州的决定。”

    但是,那份“AAAA”级的电报已经在凌晨4 点多钟发出去了,怎么办?

    罗荣桓说:“我们不要等军委回电,现在立即给军委发电报,说明我们仍然打锦州。”

    林彪举手赞成,说:“这封电报就由你来执笔。”

    罗荣桓于是火速草拟了电文,称:“我们仍攻锦州……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

    这封电报的发出时间是3 日上午9 时发出,而中央军委电台收到的时间是3日下午20时15分,毛主席读到它的时间是4 日凌晨1 时30分。

    老覃在昨天写了《辽沈战役,毛主席不知林彪身在何处,发电急问:你指挥所前移否?》一文提到,毛主席在10月3日上午读到了林彪于10月2日所拟的“AAAA”级电报,非常生气,分别在该日17时和19时发电报对林彪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现在,他在10月4 日凌晨1 时30分读到了罗荣桓报告的“我们仍攻锦州”的电文,不由得转怒为喜,长舒了一口气,顿觉心中大石落地,给林彪和罗荣桓、刘亚楼发出了指示电:“你们精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林彪和罗荣桓、刘亚楼这边,自然是先收到了毛主席前面那两封批评电之后,再收到这封指示电的。

    有了后面这封指示电作底,林彪和刘亚楼对前面那两封批评电一笑而过。

    罗荣桓却对对那两封批评电久久不能释怀。

    他觉得,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才让给毛主席造成了那么多的烦恼、焦虑和担心。

    因此,他一直对毛主席心怀愧意。

    辽沈战役大获全胜后,他在沈阳起草了《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上交给毛主席,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严肃的自我批评。

    其实,毛主席早就已经原谅了他们。

    不过,通过这个报告,毛主席了解到了罗荣桓在确定辽沈战略方针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对罗荣桓更加器重。

    1963年,罗荣桓不幸病逝,毛主席写诗悼念,诗中赫然写着:“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单字解释: 年 罗 荣 桓 对 毛 主 席 心 怀 愧 意 写 了 份 报 告 毛 主 席 早 原 谅 了 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