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改革开放后陈永贵被迫下台,对中央政策不满,更是扬言:抗到底

    2022.08.1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陈永贵作为特殊时期,火箭般上台的管理农业的副总理,在当时很多人是不服气的,不少人认为陈永贵一个普通的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凭什么就能够当上总理呢?

    在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下,大寨的农业确实得到了发展。

    但是,让陈永贵把他的那一套做法拿过来,拿到全国去实验的时候,就突然发现不灵了。

    因此,在各种压力下,陈永贵被迫下台,与此同时,中央也借着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火,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的农业政策——“包产到户”。

    当时,陈永贵对此很是不满,多次对中央的农业政策公开表达反对,甚至是扬言要:“抗到底!”。

    那么,最终陈永贵的结果如何?他当时又是怎么做的?

    陈永贵的崛起,与他所在的大寨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村庄。

    在1960年代,大寨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措施,如实行包产到户、扩大土地面积、发展农副业、建设水利工程等,使得大寨村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1963年,大寨村遭遇了“七灾八难”,但是大寨人民凭借着自力更生的精神,战胜了自然灾害,不仅没有向国家要求救济,还向国家缴纳了商品粮。

    大寨村的事迹,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赞扬,被誉为“大寨精神”的典范。

    陈永贵的名声,也随着大寨村的成绩而传播开来。

    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多次受邀到省里、北京去参加各种会议,向人们介绍大寨村的经验和教训。

    他的讲话,不仅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而且充满了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的精髓,使得听众深受感染和启发。

    他的口才和才干,得到了许多领导和作家的赞扬和推荐,如赵树理、李一清等。

    他的名字,也逐渐进入了中央高层的视野。

    1964年12月,陈永贵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在会议结束的当天,他被周恩来邀请去参加毛泽东的生日宴会。

    在宴会上,毛泽东亲切地握住他的手,称赞他是一个好同志,还为他夹菜,关心他的饮食。

    第二天,首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毛泽东和陈永贵亲切握手的照片,使得陈永贵的名气更加响亮。

    1967年5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陈永贵被请到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拉着他的手,两次问候道:“永贵好!永贵好!”这句问候,在那个年代,就等于是领袖的最高指示。

    各大报纸都以醒目的字体登出了“永贵好!永贵好!”的标题,一些报纸还把它套红印在了报眉上面。

    陈永贵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大寨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了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

    1975年1月,陈永贵赴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叫他去医院一趟。

    周恩来告诉他,要安排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全国农业,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

    陈永贵虽然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不够,但是周恩来坚持要他接受党的安排。

    就在这次会议上,陈永贵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但是他却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他坚持不迁户口,也不拿国家工资,还经常回到大寨村去种地。

    不过,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运动也开始暂停。

    农业学大寨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和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陈永贵在担任总理期间,在他推广的大寨经验,并没有使得全国的农业得到原本的发展。

    更为关键是,当时的陈永贵在中央也受到了不少非议,尤其是认为陈永贵的资历不足,所以当时的陈永贵也是受到了不少的排挤。

    陈永贵自己的性子很直,一心只想要好好搞好农业,但是即便是自己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依然不见太大的起色,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永贵自己也是心灰意冷。

    所以在1980年9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他请求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大会同意了他的申请。

    陈永贵从此退出了中央的领导岗位,回到了他热爱的大寨村,继续做一名普通的农民。

    但是,当时在社会上也流传了很多关于陈永贵的事情,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陈永贵反对中央农业政策。

    当时,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包产到户,陈永贵对此有很多的意见,在他看来,这样的作法不是共产主义,这也不符合共产主义的定义。

    这样的情况就是标准的资本主义,所以他就在多次的公开场合质疑中央的决定,尤其是农业方面的政策。

    而且,还有好几次和邓小平发生了冲突。

    他更是,多次都说他是极其反对包产到户的,他说这是把毛主席的农业政策给毁掉了。他还强调自己要:“抗到底!”,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随着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以后,陈永贵逐渐认识到确实是自己错了,自己的经验在大寨这个小范围还是可以的,但是扩展到全国,就必须要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否则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他下台以后,有新华社的记者采访他,问他是不是显怀不满?

    他回答道:“就凭我这个人,大字不识几个,很难担得起全国的胆子,能管得了全国的农业?那些年,可愁死我了,咱不会别的,就会大寨的做法,埋头苦干,但是不见成效,现在包产到户,大家都能吃饱穿暖,啥都有了,我这个人最认实,我哪有不满,我高兴着哩。”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永贵逐渐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思想上的弯子慢慢转过来了!他终于走过了想不通、顶牛的痛苦阶段。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单字解释: 改 革 开 放 后 陈 永 贵 被 迫 下 台 对 中 央 政 策 不 满 更 是 扬 言 抗 到 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