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结果全都应验

    2023.12.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李世民所一手建成的大唐王朝在李治的统治下没落了一段时间,李治我们人尽皆知,但是在当时唐太宗在立太子之时,还有一位人物深得他的青睐,这便是李恪。他的名字逐渐淹没在了历史中,但是在那时,李恪却是举足轻重的一位人物。

    毛泽东一生喜欢评价各种不同的人物,曾经他这样评价李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由此可知,李恪的才能在后人看来是十分可嘉的。但在历史上,李恪却因被人诬陷,最后被逼无奈自缢在了家中。并在死前留下了一个诅咒。

    生母为隋炀帝之女

    李恪的生母为隋朝的亡国皇帝隋炀帝之女杨妃,在隋朝灭亡后,被迫嫁给了唐太宗,但是在唐太宗在她之前已经迎娶了结发妻子长孙皇后。也许是因为在杨妃的身体中还流淌着前隋朝的血脉,因此杨妃并不得宠。而李恪也并未被唐太宗重视。

    但李恪也许正因为有着两朝血统,才华与武力都超于常人。尽管如此,他在一众皇子之中,也并不出众,同时,李恪自己也并没有什么要争宠的心思,于他而言,平静的度过一生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李恪就这样一直默默无言的活在众人的视线之外,直到李世民动起立太子的心思之后,李恪的平静生活,也就不复存在了。

    长孙无忌的阻拦

    那时,在第一次选择太子时,唐太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嫡长子李承乾,并且亲自去培养。最开始的时候李承乾努力学习,十分上进,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再也合格不过的太子。但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他便不思进取,贪图玩乐,甚至有想杀害自己的老师及弟弟这种难以让人接受的想法。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第二次选择太子的时候,四子李泰成为了太宗的考虑对象,但殊不知李泰早已有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心思并不纯正,而李世民又最讨厌皇子觊觎皇位,于是李泰也被排除在外了。

    在第三次选择的时候,最不受宠的李恪却意外被李世民看上。但在李恪成为太子的道路上,长孙无忌便是最大的绊脚石。

    长孙无忌作为处理国事的第一把手,在朝政中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的,身为其他皇子的舅舅,他怎能让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来继承皇位,这样不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吗?因此,当唐太宗说出了那句:吴王恪英果类我!想立拥李恪为太子之时,他站出来第一个进行反对。

    唐太宗感到十分疑惑,便询问长孙无忌,阻拦李恪成为太子是否是因为他与你并无血缘关系,被说中了心里事的长孙无忌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说李治性情温和,善于处事,更加适合于处理朝政。唐太宗听完后,思索了许久,也考虑上文中所说的众多因素,选择李恪成为太子这件事便也不了了之。

    其实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假设唐太宗要拥立李恪为太子,到时候太宗去世后,李恪为王,如果杨妃还惦记着前朝的旧情,那么将唐朝改为隋朝的可能也不是不会发生。太宗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所期望的是一个一直延续下去的大唐王国。因此,立李恪为太子也是一种不太可能的设想罢了。

    被无辜诬陷谋反,留下一句诅咒自缢

    本来即使这样,李恪还是能好好地生活,可一场意外就发生在永徽四年年初,那时,因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

    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便是高阳公主不惜一切拥立李元景为王,也许这一行人死有余辜。但当时的长孙无忌,因为知道唐太宗有拥立李恪为王的打算,便十分的憎恨李恪,想方设法的要除掉他,这件事便正是处理掉李恪的最好的机会,长孙无忌怎能错过这等好事。

    于是他便不惜一切的用尽手段将李恪牵扯其中,房遗爱为了活命同时也为了救自己的哥哥,便诬陷了李恪。李恪锅从天上来,莫名其妙的背上了反叛之名。另一边的长孙无忌更是借此在李世民耳边煽风点火。

    而李恪在意识到自己躲不过这一劫难以后,便选择了自己了断,在抓着那条白绫时,李恪愤懑之下,对长孙无忌下了一个诅咒: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长孙家族也会在不久之后彻底覆灭。但李恪去世时正是长孙无忌最位高权重的时候,因此无人在意他所说的一切。

    长孙无忌之死

    也许在之后的唐朝,长孙无忌可以悠然自得的度过。但是在李治登基之后,便出现了历史上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而长孙无忌又偏偏作死,在武则天深得李治的宠爱的时候,他却提出了废立皇后这一个问题。废后这一想法的提出无疑是阻断了武则天的野心。因此,他被武则天记恨上也完全不无可能。

    长孙无忌的好日子也在659年到了头,这年的长孙无忌,不仅被贬,随后还被其他大臣迫害自杀。而李恪对长孙家族的诅咒,也随之应验。

    结语

    显庆五年,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并且任命李荣作为其郁林县候的继承人。在之后,李恪便重新恢复了皇族身份,并对他以最高的国礼进行下葬。

    纵观李恪的一生,是十分悲惨的。但最后他得以平反,也算是对他的一个交代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岁 李 恪 被 逼 自 缢 死 前 怒 下 诅 咒 当 时 无 人 在 意 结 果 全 都 应 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