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民国时期,有着“四川王”之称的刘湘,手下到底有多少兵力?

    2023.04.0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刘湘,一个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四川人,不仅是四川省主席,更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外号“四川王”。他的军事生涯波澜壮阔,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随后加入北洋军,在多次战役中崭露头角。1926年8月,刘湘宣布“易帜”,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领有近10万的兵力。然而,裁军的阴云迅速笼罩,刘湘将兵力减至6万左右。而在1932年的“二刘大战”中,刘湘的兵力再度攀升至10万。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刘湘通电抗日,指挥的军队庞大至有30万兵力,成为抵抗日寇侵略的中坚力量。

    一、刘湘兵力的起伏

    刘湘的兵力变化颇为曲折。早在1909年,他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开始了军旅生涯。两年后,他任川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逐渐崭露头角。而刘湘在北伐战争中站队及时、正确,成功当上了第二十一军军长。然而,由于作战失利,刘湘一度被打得节节败退,被戏称为“巴壁虎”。尽管“巴壁虎”时期手下只有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但刘湘通过四个月的改造,将兵力控制在六万左右。然而,在1937年国民政府将刘湘军队“国有化”时,每月每师的薪饷仅为9万,全军不到一百万元,而当时川军对外号称有30万兵力。可以推测,在1928年时,刘湘的兵力可能远超过10万,而在1928年裁军之后至1933年前,一直在10万左右浮动。

    在二刘之战中,刘文辉的兵力达到十二万,而刘湘则掌握着十万兵力。此后,刘文辉败走西康,刘湘成为四川的统治者。然而,到了“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刘湘的军队已从10万变为30万。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刘湘在统一四川后,纳入了地方上的土匪势力。他在统一后清剿了各地的山贼,将他们的势力整合到川军中。同时,他还将当地的“保安团”并入自己的军队。在蒋介石被张学良抓后,刘湘曾被鼓动派兵包围国民党在重庆的行营。尽管老蒋脱困,但刘湘的军队已经从10万壮大到30万。然而,这引起了国民党内一些元老的担忧,认为刘湘一直在招兵买马,对他产生了不信任。因此,国民党加快了对川军的“国有化”进程。

    1937年前夕,蒋介石派何应钦对川军实施“川康军改”,掌握了财政、医疗等大权,迫使刘湘交出地方“保安团”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刘湘决定宣布抗日,为此表示愿意出兵30万,壮丁500万,提供粮食千万石。

    二、刘湘的背景与抗日决心

    刘湘的背景影响了他的军事决策。1888年生于四川成都大邑,刘湘来自一个殷实的家庭,他的家族在清朝时期是安徽籍的翰林,后来在李自成的起义中几乎全族殉难,仅有他的祖父生还。刘湘的父辈迁徙至四川,生活殷实,但刘湘并不愿过安逸的生活。他曾试图通过科考改变命运,但清朝被推翻后,他不愿回到家乡务农。于是,他瞒着家人报考了武备学堂,开启了军旅生涯。

    刘湘早年加入北洋军,参与多次战役,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四川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保守的尚武之地。一句民谚道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性格:“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刘湘早年手握重兵,但蒋介石对他始终心存疑虑。早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就有意在成都或重庆建陪都,为战时向大后方转移做准备。然而,刘湘掌握的是川军,这让蒋介石感到不安。他多次试图利用和消耗刘湘的军队,甚至在战场上败退时派“参谋团”进驻川军,试图掌握对军队的控制。

    刘湘的抗日决心在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他早年的军阀身份和北洋军的背景造就了他的坚定性格。其次,他在成都的领导地位让他看到了日本侵略势力的威胁,因此,他在七七事变后通电抗日,表示全力支持国家的抗战努力。而在他手下的军队,不仅仅有10万以上的兵力,更有500万的壮丁,这是他坚定抗战决心的有力后盾。

    1935年前后,刘湘及其大部分部属因为思想问题受到认定。然而,在罗世文等进步思想人士的引导下,刘湘在川军内部逐渐接受了新思想,为了抗战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在7月10日,他向蒋介石发电,表示愿意出兵30万,壮丁500万,供给粮食千万石,为国家共存亡。

    三、刘湘的抗战奋斗

    刘湘在抗日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干和坚定的抗战决心。他的军队成为四川的中坚力量,为抵御日寇的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刘湘并非一味苟安在指挥部,而是亲自上阵,展现出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担当。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的部属劝他不要亲自上阵,但他坚持亲自上前线,认为自己过去参与过很多次内战,脸上留有不光彩的污垢,正好趁机洗刷。他坚信,见义不为,当仁不让是耻辱,这正是四川七千万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他的决心和担当鼓舞了全川上下,形成了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

    结语

    “四川王”刘湘的抗日征程,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的兵力起伏,背后承载着他作为军事将领的坎坷经历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刘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军事决心,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危急时刻,一个英勇坚定的将领可以带领军队和人民浴血奋战,捍卫家园,保卫国家。

    单字解释: 民 国 时 期 有 着 四 川 王 之 称 的 刘 湘 手 下 到 底 有 多 少 兵 力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