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860年5月21日心电图机的发明人威廉·爱因托芬诞生

    2024.05.03 | 历史网 | 次围观
    1860年5月21日发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60年5月21日(农历1860年4月21日),心电图机的发明人威廉·爱因托芬诞生。 心电图机的发明人威廉·爱因托芬诞生 爱因托芬(1860~1927)荷兰生理学家。1860年5月21日生于爪哇,1927年9月28日卒于莱顿。其父为驻爪哇军医。1879年入乌得勒支大学医学院。188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后成为荷兰皇…

      1860年5月21日(农历1860年4月21日),心电图机的发明人威廉·爱因托芬诞生。

      心电图机的发明人威廉·爱因托芬诞生

      爱因托芬(1860~1927)荷兰生理学家。1860年5月21日生于爪哇,1927年9月28日卒于莱顿。其父为驻爪哇军医。1879年入乌得勒支大学医学院。188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后成为荷兰皇家科学院的成员。

      1895年在英国生理学家A.D.沃勒的工作基础上开始进行心脏动作电流的研究,改进了德·阿森瓦氏的镜影电流计,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采用直径为0.002毫米的镀银石英丝代替动圈和反射镜记录心动电流及心音,克服了以往仪器的缺点。

      1903年,他确定心电图的标准测量单位,即描记记录的影线在纵坐标上波动1厘米,代表1毫伏的电位差,在横坐标上移动1厘米为0.4秒。采用P、Q、R、S、T等字母标出心电图上的各波,并选择双手与左脚安放电极板,组成3种标准导联(至今仍沿用)。

      1912年研究正常心电图的变动范围,并提出“爱因托芬三角”理论。

      因研究心电图机理和发明心电图描记器,获192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代表作有《色差实体镜》、《弦线电流计和心脏动作电流的测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